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05-15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1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2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3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4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5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6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7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8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9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10

《高一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PPT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11.75 MB,总共有23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3页
  • 11.75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20课课标要求: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新课导入:从中华民国成立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12—1928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这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可以说,这是一个黑暗与进步交织的时代。由于清政府的垮台,帝国主义急需要在中国寻找新的代理人,造成中国局面更加混乱不堪。同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进入到所谓的“黄金时代”,也给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加上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被迅速介绍到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的成立,中国革命迎来曙光。壹共和与专制的博弈——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10日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把亲信安排进要害部门,而把同盟会排挤到“冷衙门”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5年10月,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复辟,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起来反袁,掀起“二次革命”(江西都督李烈钧等)。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1915年底原云南蔡锷与唐继尧、、李烈钧等通电讨袁,掀起“护国战争”1913年3月20日谋划“宋教仁案”史海泛舟:“二十一条”与“中日民四条约”“中日民四条约”主要内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民四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侵略势力在满蒙、山东得到巩固和扩展,在华中华南也有所增进。袁世凯采取故意泄密、拖延时间、利用俄国、美国等列强向日本施压等方式,最后签订的文本《中日民四条约》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相比,实际上只有“十二条”,这些不得不说是袁世凯外交努力的结果,尽管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袁世凯把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并决定将五月九日定为“国耻纪念日”,并写入教科书,以待后来者奋发图强。——材料整理自百度百科《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袁世凯的以上行为都不能掩盖他因私卖国的本质背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过程:①1913年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②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③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但袁世凯还想当大总统。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不久,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二、护国战争民国初期,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护国战争形势图三、大权在握的袁世凯复辟失败原因材料一: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材料二:在护国战争兴起地区的人民,或积极投军,走上护国战争前线;或筹饷担粮支援前线;或自发武装,配合作战。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人民则抗捐抗税,反对清丈地亩,形成一次次的民变。——张宪文《中华民国史》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孙中山《讨袁檄文》材料四:形势的骤变使袁世凯的亲信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感到帝制前途无望。他们开始各谋出路。许多军政大员及地方长官也逐渐与袁貌合神离,北洋集团逐渐分崩离析。——陈廷湘:《中国现代史》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②护国战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③孙中山等革命派的努力;④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四、割据一方的军阀统治(1916——192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介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派系代表支持国占据区域直系冯国璋英、美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滇系唐继尧英、美皖、浙、闽、鲁、陕桂系陆荣廷英、美广东、广西皖系段祺瑞日本皖、浙、闽、鲁、陕奉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晋系阎锡山日本山西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晋系军阀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美趁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逐渐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政治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困苦1、概况①府院之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提供贷款为条件,鼓动段祺瑞政府出兵参加,企图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段祺瑞也想以参战为名,利用日本贷款,扩充皖系势力。美国为防止日本在中国取得独霸地位,就支持总统黎元洪,反对中国参战。争论核心:是否参加一战实质:是英美和日本在华利益之争张勋复辟“府院之争”时,皖系势力很大,黎元洪无法抵抗其军事政治压力,只好请盘据徐州的军阀张勋出面“调停”。张勋率5000“辫子军”进入北京。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但很快被段祺瑞“讨逆军”击败。复辟仅仅上演了12天,即7月1日至7月12日)结果: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他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2、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黎元洪段祺瑞张勋“辫子军”3、护法运动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过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大元帅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过程: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中国十几万名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他们在欧洲从事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掘埋尸体,清扫地雷,修路架桥这些最繁重也最危险的工作。出国华工数量约14万牺牲华工数量约2万华工战死或病死在欧洲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4.参加一战1918年英国报上的标题《秘密的中国军队帮助我们赢得了一场大战》影响: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贰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材料一: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等。——张静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材料二:西方列强因深陷战争,对华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均大大减少。由于商品进口量的剧减,民族工业商品的国内市场陡然扩大,商品价格上扬,又使工业利润大增,刺激了各界竞相投资。这样,长期困扰中国工业发展的市场狭小和资金短缺问题有了相当程度的缓解。——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材料三: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对于储金救国之感言》材料四: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到1912年3月底“外洋华侨入会者‚已有二十余万人之多”——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材料五: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运动是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经济自强的一种手段‚同时也使国货销路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宫理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材分析,《历史教学》2000.10(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根本);(2)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两大思潮的推动;(4)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外货、提倡国货,减少了外国商品市场;(5)实业家及海外华侨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二、表现:1.厂矿企业、投资总额增加2.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南张(张謇)北周(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3.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第一回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的这一说法,主要源于旧教材、旧的学术观点的表述。……根据近年刘弗丁、陈争平、王玉茹等多位专家研究,1919~1922年期中国私人资本的工矿交通业投资年增长率为13.94%是这一时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一战后的1918~1936年,中国的经济不但没有锐减,反而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的22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因此,“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的“短暂”二字尽可去矣,在1937年的民国时代,民族工业一直都是“春意盎然”,只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受到一次唯一的重创。——史成《也谈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兼与高思超、奉元圆老师商榷》中国知网特点:(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①发展迅速;②地区分布不平衡;③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⑤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三、影响: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多万人。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摘编自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①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②进一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③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启示:①作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便会迅速发展;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彻底改变中国的现状;③限于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先天条件,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让无产阶级来领导四、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908年上海,有轨电车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西式婚礼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表现:(1)衣:旗人服装→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2)食:传统饮食→引进西餐、面包和咖啡等;(3)住:中式宫殿、普通民居→欧式洋房,别墅;(4)行:南船北马、轿子→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5)社会习俗:传统的陈规陋习→简约文明的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社交礼仪、历法节日都有变革)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特点: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原因(1)受西方影响明显;(2)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3)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则变化不大;(1)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冲击;(2)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3)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4)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等)叁振聋发聩的“呐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一、背景:“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袁世凯却极力实行专制独裁,民主共和有名无实;(3)思想:随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同时,大多数国民思想却愚昧落后;(4)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二.概况:(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期改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等;(3)主要阵地:《新青年》(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三、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政治革命)民主(德先生):不仅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更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精神。科学(赛先生):不仅指科学知识,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④传播马克思主义(后期)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蔡元培《中国新文学大系》(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旧文学陈腐、雕琢、晦涩,不利于文学的发展和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四、评价: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材料三:非谓孔教一无可取,惟以其根本的伦理道德,适与欧化背道而驰,势难并行不悖……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陈独秀答读者信问题1:我们应如何看待“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1)其政治动因和文化内涵(实质)是:“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指出: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即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在新文化运动的这一特殊时刻,为最大限度促进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对儒学的批判是必须的(2)有利于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3)由此而导致的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是其局限性积极:(1)对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2)民主与科学得到了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4)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并培养了骨干力量(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5)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与普及。(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与普及)局限性:(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2)新文化运动回避了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也没有提出反帝的任务。(3)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本课小结一、政治:专制与共和的博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二、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背景2、概况3、内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与护法运动中国参加一战4、评价
返回首页
X